見過建築物外牆的髒汙水痕嗎?
台灣為海島型氣候,夏季多雨且悶熱,近年來又因為空氣汙染產生的髒汙、酸雨腐蝕,直接影響了建築外牆的面容,輕微狀況則褪色暗淡,嚴重的狀況就有可能腐蝕脫落粉化,常常讓建築物就像哭花了妝,外觀留下水痕,時間一長就形成汙垢,造成建築物的美觀與價值降低,同時清潔費用也是一大開銷。
減少建築水痕「有撇步」
外牆材料怎麼選?
磁磚:磁磚可以挑選吸水率較低的材質,台灣許多建築都是磁磚外牆,最常見到的都是從磁磚縫開始髒汙,是因為磁磚其打底材料、黏著劑及填縫劑都會是影響品質的重要關鍵,若品質不佳則會產生填縫劑流汙、磁磚脫落或白華現象(壁癌)。
石材:石材因不同種類有不同吸水特性,室外應採用耐酸鹼、耐日照的石材,因石材有毛細孔,吸水率較高,主要的污染現象有水斑、吐黃、污斑、填縫材汙染等。這些污染易深入石材內部,較難清除。其安裝施工法建議採用乾式施工法,可避免溼式施工法之石材與水泥沙漿接觸後的白華現象,而乾式施工的接合鐵件須採用不鏽鋼材質或防鏽處理。
洗石子:洗石子為台灣常見裡面工法,但洗石子的粒石隙縫多,容易造成間縫細卡汙,且有龜裂、吐鹼、脫落的情形,不易保養,一般洗石子還是定期清洗方式最佳。
鋁板及玻璃帷幕牆:無熱塑性問題,具有「非多孔材料」的特性,表面光滑,較不易堆積塵灰,不過會因靜電現象吸附顆粒較小之懸浮粒子,遇到雨垂流汙染下方構件,就需要靠細部設計手法處理,最重要的是面漆及填縫劑。但有填縫劑老化造成髒汙的情形,需要定期修補或替換。
石頭漆:常因熱塑效應產生回黏,易因吸附沾黏灰塵清洗不易,故耐污性不佳。最常見的問題為易髒和修補不易,造成完工後很容易出現小缺點,再來就是由於石子與石子間之縫較大,故防水功能通常靠面層或底層多做防水來保護。
魔鬼藏在細節裡!